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桥头公社的主要领导,就从当地人多地少的真实的情况出发,顶住“左”的政策的压力,给愿意外出经商做工的农民放行。1979年8月,桥头人叶克春、叶克林开始从外地贩进钮扣,在桥上摆起第一个钮扣摊,两三年间摊位就发展到300多家。他们把各地国营企业大量积压的钮扣贩运到桥头,又通过上万供销员把钮扣长途贩卖到全国各地。不仅极大地活跃了地处偏僻的桥头农村经济,同时也激活了各地的国营企业。
当市场有了初步发展之后,尽管曾有人称桥头钮扣市场为“资本主义黑市场”,但当地政府却对市场采取保护态度,不同意采取打击的措施。他们说:贩钮扣又不是走私,桥头历史上就是一个生意地,出一个市场有什么不好?还是看一看再说。这个“看一看再说”,就使个体户安心了,把市场也存下来了。1982年底,在县工商部门支持下,镇委邀请各有关方面,正式研究了开放桥头钮扣市场的问题。第二年春天,也就是1983年2月,永嘉县政府专门发了一个开放桥头钮扣市场的。据了解,这是温州农村开放专业市场的最早文件。紧接着,县政府领导带着经委、财税、二轻、工商局负责同志到桥头现场办公,解决了市场发展中场地狭窄、通道太差、办厂经商手续太繁等难题,明确允许本地农民从事经营活动,并允许外地农民到桥头经商。
桥头钮扣市场的创办,是对当时农民不得离土经商和不可以从事小商品长途贩运的禁令的一个大突破,是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一个积极探索。不过几年,市场就发展到一个极为可观的规模,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温州农村十大专业市场中最富代表性的一个市场。到1993年,整个市场发展到1030个摊位,从业人员达1200多人,每天成交额达22万元,年交易额7000多万元。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慕名到桥头调查考察,并为桥头做了“百工之乡千品万象”的题词。也就是在桥头,费老通过个人的深入考察,把温州模式概称“小商品大市场”。1997年费老又给刚落成的新钮扣市场题词,至今,由费老题写的“中国桥头钮扣城”七个大字依然耸立在钮扣市场的屋顶上,熠熠生辉。
桥头的钮扣产业,初期以经销有机玻璃钮扣、塑料电镀钮扣为主,后逐步转变为自办家庭钮扣厂,生产经销有机玻璃钮扣、塑料电镀钮扣。1998年,桥头出现了品种款式新颖、具有耐烫不褪色等优点的不饱和树脂钮扣的生产厂商,并快速地发展成上规模的钮扣企业。这一些企业加大了技改投入,大量引进意大利先进制扣设备。从此,钮扣生产的技术水平、管理上的水准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桥头钮扣的品种和花样齐全,应有尽有。钮扣产量、产值每年以二成的速度增长。据统计,如今桥头镇钮扣企业已达560家,钮扣年产值超500万的企业有290家,其中500-1000万的有12家,超1000万以上的有17家。从业人数达8535人,年产量为11.85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直接出口额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33%。
桥头钮扣人最初以手提肩扛到外地贩销为主,接着慢慢地发展成以自己生产为主,走以桥头钮扣市场为发货中心、以桥头人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店、承租商场柜台为批零主战场的经营模式,使桥头钮扣的产销量在全国占有垄断地位。近年来,桥头的钮扣近50%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经营销售的方式不断变革和创新,好多企业转向网上销售、电话订货,大幅度的提升了效率。如今40%的业务是通过网上销售、电话订货完成的。
桥头镇以钮扣起家,因钮扣扬名,因钮扣产业群的崛起与发展推动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的摇篮、“小商品大市场”的样板和温州模式的典范;并被省政府定位为面向国际的中国钮扣、拉链制作中心;2002年12月30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桥头镇“中国钮扣之都”的桂冠。
由桥头钮扣专业市场引发的一大突破,就是永嘉商军率先到全国各地城市里承包商场柜台。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惊天动地之事。
王永铮是桥头镇沈村人,1940年出生。他当兵退伍后,干过13年的弹棉郎,又当过多年的村办厂的供销员,曾走遍全国众多省市。沈原属白云乡,紧靠桥头镇。随着桥头钮扣市场的问世和崛起,王永铮也在第一时间跃入了购销大军的洪流,到桥头办了一个鞋服钮扣厂,开始从事钮扣的长途贩运生意。
经过几年的贩运,使王永铮尝到了甜头,也看出了问题——桥头市场一年销售钮扣几十亿粒,几千个品种,尽管目前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但单靠“手提小篮”外出“打游击”,势必有一天要走下坡路。这使王永铮萌发了一个念头:以桥头为依托,以自己的工厂为就基点,到大城市里承包柜台去。那么到哪里去承包呢?他到北京西单商场卖过钮扣,知道西单是全国最大的商场,知道那里的钮扣品种不多。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西单又是全国有名的大商场,如果能在西单承包柜台成功,就可以挟西单之威而“包”向各地。
别以为这个承包没什么不得了,在20多年前,却绝对是一个惊天动地之举。没有过人的胆略不行,没有超前的眼光不行。
第一,国营大商场的柜台给个人承包,而且是给从乡下来的农民承包,这是有史以来从来就没过的事情,谁能点得了这个头?谁又敢点这个头?
第二,一个从永嘉山沟沟里来的陌生人,谁知道你是怎么一个人,人品是如何,商德又怎么样,把一个柜台交给你能放心吗?
第三,一年的承包费不是一个小数字,至少也是好几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大数目,你能交得了吗?万一交不了的话怎么办?
王永铮在北京苦苦地呆了一个月,不知到西单商场找了多少次,不是找不到经理,就是回答“不行”两个字。尽管承包无路,但王永铮并不灰心。他决定走迂回之路,先到天津劝业场再试一试。也许是天津比较开放,也许是劝业场比较精明,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把承包钮扣柜台一事给办通了。1985年8月,他首次承包了天津最大的百货大楼劝业场的钮扣专柜,紧接着又承包了天津的另外两家商场的柜台。
这使王永铮信心大增。他借天津承包成功之势,又到北京西单商场谈承包之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永铮坚持再坚持,恳求再恳求,保证再保证,他以自己的执著和诚信,终于感动了“上帝”,也说服了“上帝”。1985年11月1日,王永铮同西单商场签订了承包协议。他投资17万元,把商场里原有的钮扣都“吃”了下来,并把品种从几十种增加到500多种,派自己的弟弟带了9个桥头人,专门到西单商场站柜台。随后,王永铮又承包了北京另外两个大商场的钮扣柜台。
王永铮在北京站住了脚,就按他所预定的目标,拿着与西单商场的协议,走向全国各地,到长沙,到武汉,到济南,到杭州,到南京,在10多个大中城市的国营大商场里,承包了一个又一个钮扣柜台,建立了一个遍布东南西北中的钮扣销售“王国”,从一个普通的购销员成为一个钮扣销售大王。他还曾走向海外,把桥头的钮扣销往美国,打进世界第一大都市钮约。
王永铮的成功先例,很快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并产生了轰动效应。人带人,村带村,到1990年前后,1万多个来自永嘉桥头的商贩,在全国几百个城市的大中商场里,承包了
7000多个钮扣柜台:有2万以上的永嘉人,承包了1万多个皮鞋、服装、皮衣和玩具柜台。
柜台虽小,承包的意义却大。有专家说,这是一个新形势下的“农村包围城市”,它的意义至少有四:
随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柜台运动,永嘉商军的经营方式也逐步从走南闯北的“游击战”,转为进城安营扎寨的“阵地战”。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永嘉商人以自己的方式,和其他新温商一道,在全国各个地方,从承包柜台发展为自己创办商场,又创办了一个个温州村、一条条温州街、一座座温州城。
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旗下媒体平台广播:FM 102.2电视:永嘉新闻综合频道报纸:今日永嘉网站:永嘉网微信公众号:中国永嘉、永嘉视界